春天,美洲的大黑熊從冬眠中剛醒來時,身體總是不舒服,精神萎靡不振。這時它便去尋找一些具有輕微致瀉作用的果實吃,很快就會恢復健康。
一條蝮蛇的頭部被另一條蛇咬傷了,起初出了一點血,不一會頭部就全腫了起來,連嘴都腫得合不攏。這時,它就拚命喝水,在14分鐘內,連續喝了216口水,過了兩個鐘頭之後,頭部的腫脹就漸漸地消了。
山鷸和雉雞,當它們的腿骨不幸被折斷時,就用另一隻腿一蹦一跳來到河邊,尋找細草根和濕泥混合在一起,像外科醫生做石膏固定手術那樣,先把折斷的骨對上,然後用細草和濕泥把傷口「包紮」好。
肥大的熊和細小的麝鼠,受到外傷後,會用松脂塗抹傷口;有些猩猩生了牙髓炎,會用濕泥土塗在面孔上或牙齦上,等炎症消失後,還會把壞牙拔掉。
獾發現自己的「子女」得了皮膚病,就帶領小獾到溫泉裡浸泡,消炎解毒,直到瘡疤治癒為止。
受傷的大象,會尋找含鹼的沙子,給自己的傷口消毒。
椋鳥為了注射「蟻酸針劑」以防治關節炎,竟創造了一種「激將法」。它用翅膀振動,激起蟻群的憤怒攻擊,當螞蟻向它無情地噴射蟻酸時,免費注射預防的計劃就實現了。
生長在熱帶森林裡的猴子,比人類更早發現了金雞納樹對瘧疾的特效,雖然它們不會製造奎寧,但當它們患上瘧疾時,就會到這種樹下啃嚼樹皮,也能同樣治療。
受傷的海豹,會覓食一種有癒合功能的海藻;野兔患腸炎時,會尋找馬蓮來吃;野貓患了腸胃病,就吃些青草。這些都是對症下藥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