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者,噲王(明許自昌刻本——以後簡稱許刻本——噲王作王噲)之子也。及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臣事之,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去嗜欲,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王行之既久,谷將子乘虛而集,告於王曰:「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後一年,王母果至。與王游燧林之下,說炎皇鑽火之術。然綠桂膏以照夜,忽有飛蛾銜火,集王之宮。得圓丘砂珠,(砂珠原作硃砂。據明抄本、陳校本改。)結而為佩。王登捱(明抄本捱作掘。本書卷四零二引拾遺記作握。)日之台,得神鳥所銜洞光之珠,以消煩暑。自是王母三降於燕宮,而昭王徇於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靜之旨,王母亦不復至。甘需白:「王母所設之饌,非人世所有,玉酒金醴,後期萬祀,王既嘗之,自當得道矣。但在虛疑純白。保其遐齡耳。」甘需亦升天而去。三十三年,王無疾而殂,形骨柔軟,香氣盈庭。子惠王立矣。(出《仙傳拾遺》)

【譯文】

燕昭王是噲王的兒子,即位以後,非常愛好修煉成仙的道術。他朝中有個叫甘需的大臣就是個仙人,常給燕昭王講述登崑崙山修道的事,告訴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慾,不接觸女色和遊樂,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作,清心寡慾,就可以得道。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實行了很久。有一次仙人谷將子駕雲來到燕昭王宮中對他說,「西王母將要降臨,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況,指點你修煉的訣竅。」過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臨,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遊玩,告訴他炎帝鑽木取火的方法。到了夜間,就點燃起桂樹的膏脂照明,這時突然有很多飛蛾口銜著火聚集到燕昭王宮中,火球變成了圓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們串成了玉珮。燕昭王登上離太陽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鳥銜來的一顆寶珠,這寶珠能使人避開太陽的炎熱。後來西王母又三次降臨燕昭王的宮中。而燕昭王忙於攻城略地,處理國事,沒有遵照甘需當初說的話去靜心修煉,王母就再也沒來過。甘需說:「西王母所設的酒宴,不是人世間的東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萬年的時間釀製用來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虛心高潔的靜修,自然會保持長生的。」後來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後,燕昭王無病而死。他死後身體骨骼十分柔軟,身上散發出的香氣溢滿於宮中。燕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惠王作了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