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古埃及是世界上第一個球的誕生地。據說當時有個智慧的老者別出心裁地用葛籐將水草和樹葉緊緊捆紮成一團交給孩子們玩耍——漸漸,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開始玩起這種「籐葉球」來了。玩球者不論是大人還是孩童都覺得其樂無窮。後來,將軍們便用球類運動來訓練兵士的耐力、速度和勇敢精神。球的娛樂性於是便逐步消失了。
希臘人在4000年前製作的「皮球」,無論在造型和質量上都比埃及人大大前進了一步——他們用結實的獸皮縫成袋狀,再在裡頭填滿獸毛和乾草,最後再將獸皮塗上五顏六色。然而他們也遇到了很大的因難:想盡了辦法也無法使球體渾圓。
空氣球的歷史只有2000年左右,據說羅馬有個聰明的工匠發現「空心球」要比「實心球」彈性好得多,於是實心球——不管做得有多漂亮,便一下子被迅速淘汰了。
球似乎與許多奇風異俗有著不解之緣。在非洲西部的桑吉卡部落的青年男女的婚禮上,親朋們給新婚夫婦贈送一個個象徵著「圓滿」的皮球;而南美一些印第安人部落喜歡用小足球為死者當陪葬品——他們認為球滾動的速度很快,這樣死者可以「坐」在球上很快升入天堂!
歷史上利用球藝大撈政治油水的人為數不少。中國宋朝時的高俅不學無術,滿腹稻草,然而卻賜得一腳好球——他就憑此一技之長博得皇上的寵愛,最後官至太尉。無獨有偶,半個世紀前,歐洲某個小公國的君主愛好足球,因而他招聘的「幕僚」中十有八九擅長踢球,於是人們戲謔地稱之為「足球內閣」。
然而仇恨球類活動的也大有人在。印度耆那教的一個首領曾下令不准他的弟子們玩球,原因十分奇特:他認為所有的球都形似人頭。「怎麼能拿人頭來嬉鬧呢?」他常常向信徒們諄諄告戒。歷史也曾記載:阿拉伯地區有個將帥曾明文宣佈:戰時玩球者砍首!因為他主觀地認為,這圓圓的球是個不祥之物,它容易使軍心浮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集中營裡,一個球藝高超的蘇軍戰俘以驚人的投籃技術征服了法西斯監獄長,最後拯救了數百名無辜的被俘軍民。近代史上也有「球賽停止了戰爭」的美好記載。
籃球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運動。再偏僻、再貧窮的地區都有人打籃球,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的愛斯基摩人現在也學會了打籃球。與世隔絕的中非土著村落裡居然也出現了籃球場。據西班牙一位籃球教練統計,全世界會打籃球的人大約有1億,光在歐洲就有4000萬人經常參加籃球運動。
球並不一定全是渾圓的,西非洲有人玩「橢圓球」,南太平洋上費爾島上的土著玩「圓柱球」。
最重的球重達1噸——厚牛皮包上了沉重的沙子。這是巴西某些地區的青壯年用來鍛煉臂力的「推球」——在平地上比誰推得快。最輕的球決不是乒乓球——葡萄牙西部地區的兒童用6枚海綿制的小如彈丸的「輕球」(重約1克)在雙手中迅速對拋以訓練自己反應的敏捷。
全世界約有十來個球類博物館,其中最大的一個在德國——裡頭陳列有來自各個歷史時期和世界各地的300餘種球類。最新穎的球類也許是意大利工程師克凡發明的「電子球」——比賽雙方用電子設備指揮自己的足球衝入對方的球網。
歐美的青年人將1/5左右的業餘時間花在與球類有關的活動上。每年,全世界要耗費數百億美元舉辦各種球類運動會。不幸的是:每年,全世界有數百人因球賽而神經失常,更有數千人在球賽中死於非命!
越來越多的人——包括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對球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澳大利亞心理學博士奧勃對此作了輕描淡寫的解釋:「原因倒是十分簡單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居住在地球上——一個特大的球!」
Provenance :《文化環球》
 

鱷魚系列

鱷王系列

必安住系列

整箱商品

捕鼠黏蠅防蹣